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杨氏度其无他技,但诈之,乃曰:“不为它,但欲觅遗珠耳。”老人即入穴,度杨氏去远,乃负一兽,作老人状,伛偻而出。
杨氏见之,欣然挈兽以归。
居三日,大雨雷霹,而不知穴之已封也。忽闻穴中声,如牛吼。有大蛇自穴中出,可二三丈,径逼杨氏。杨氏徒啼且号,束手无计。蛇渐逼,杨氏大惧而死。
后蛇亦不复出,不知去何所。自此,人皆异之。
老人携杨氏行至山中一处洞穴,洞外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仿佛就在眼前。他们走进洞穴深处,发现这里竟是一个居民稠密的大村落,有着一派繁荣的景象。
来到一户人家前,老人对里面的人说:“这个人想要来这里定居,你们能接纳他吗?”
里面的人回答说:“既然您老人愿意引荐他到这里,那他肯定是个贤人。我们这里有个规矩,无论是衣服、饮食,还是牛畜、丝绵、麻线这类东西,都不私自藏匿,而是与大家共同享用,所以我们可以在一起生活。如果他真的想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等珍贵物品,我们这里所能供给的只有柴米鱼肉,这类东西这里并不缺。我们会根据人数分配土地,让他自己耕种养殖,但是不能白吃别人的。”
杨氏向住户道谢,并听从他们的安排。住户又告诫他说:“你如果来得晚了,洞穴就会封住。”
傍晚时分,杨氏与老人一起离开村落。杨氏私下里盘算,认为这里的村民没有其他的本领,只是好欺骗。于是,他表面上向老人表示感谢,心里却打着小算盘,说:“我来这里不为别的,只是想找回先前丢失的一颗珍珠。”
老人听后,信以为真,便回到洞穴中。他估摸着杨氏已经走远了,便背了一只野兽,装扮成老人的样子,弯腰驼背地走了出来。
杨氏一看,心中大喜,以为这真的是老人,便假装恭顺地与他交谈,并趁机牵走了他背上的野兽。
杨氏在山中逗留了三天。这天,大雨滂沱,雷声轰鸣,但他却全然不知洞穴的入口已经被村民封住了。
突然,洞穴深处传来如同牛吼一般的声音。紧接着,一条大蛇从洞穴中蹿了出来,足有二三丈长,径直朝着杨氏逼近。杨氏吓得魂飞魄散,只会啼哭号叫,手足无措。大蛇越来越近,杨氏惊恐万分,最终被吓死了。
从此以后,这条大蛇再也没有出现过,不知道去了哪里。而村民们对杨氏的遭遇感到十分诧异,他们开始更加谨慎地选择外来者,并加强了对洞穴入口的看守。
关于杨氏的故事,很快在周围传开了。人们纷纷议论着他的贪婪和愚蠢,以及那条神秘的大蛇。有人说,那是洞穴中的守护神,对贪婪的外来者给予严厉的惩罚;也有人说,那是洞穴中的生灵,因为被杨氏惊扰而愤怒出击。但无论真相如何,这个故事都警示着人们要知足常乐,不要贪婪成性。
在距离洞穴不远的一个小镇上,杨氏的故事被编成了各种版本的传说。老人们常常在夜晚围坐在篝火旁,向年轻一代讲述着这个警示人心的故事。他们告诫年轻人,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而年轻人则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个神秘的洞穴和那条大蛇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想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洞穴入口的封印逐渐被人遗忘。但每当有人试图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洞穴时,都会无功而返。或许是因为洞穴已经深埋地下,或许是因为它已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保护。但无论如何,杨氏的故事和他的贪婪教训都一直被人们铭记在心。
在现代社会中,杨氏的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贪婪往往会让人失去理智和判断力,从而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不要总想着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而在那个神秘的洞穴中,村民们依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遵循着古老的规矩和传统,共同分享着资源和财富。虽然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9.19M谜案侦探手游
28.86M996盒子大神老版本安装包
78.03M智能画图王
91.33Mcapcut 剪辑软件
8.49M婚礼化妆沙龙
70.81M星奇视频(免费追剧)
56.16Mbigolive安卓版
31.80M筷子影视纯净版
35.07M搜书吧2025最新登录地址
18.41M果茶视频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