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龙虾是一种经济型淡水虾种,因其生产能力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而备受市场喜爱。以下是淡水小龙虾人工养殖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有意从事小龙虾养殖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淡水小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因此在选择养殖地点时,应优先考虑水质清澈、无污染的地方。池塘条件要求不严,但宜选择通风向阳、土质保水、水源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规格一般为5\~10亩,水深达到1.5米以上,沙泥底且底部平坦,池坝坡比1∶3\~4,具有方便的进排水条件和防盗防护措施。
作为龙虾的隐蔽栖息场所,可在池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或放入一定数量的石块、砖头、瓦片等遮蔽物,面积约占总水面的1/3。池塘四周要用竹片、网纱等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墙,防止小龙虾外逃。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并在养殖水域设置虾栖息场所,如安设瓦砾、砖头、石块、网片、旧轮胎、草龙等作虾巢,供虾隐蔽栖息和防御敌害。
淡水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透明度须保持在20\~25厘米。水质应保持PH值在7\~8之间,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在放养前,用生石灰100\~150kg/亩进行清塘消毒,以杀死池中的有害鱼类和有害的水生昆虫,避免敌害侵袭。消毒3天后进水,10天后用300\~500kg/亩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肥水,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部分水体,防止水质恶化。可以每667平方米投放50\~100尾花、白鲢来调控水质。同时,每667平方米用10\~15公斤生石灰溶水泼洒,每15\~20天一次,以利淡水龙虾蜕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增氧机,确保水中的溶氧量充足。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应选择健康、体态健壮、无疾病的幼虾或抱卵虾。可以从河流、沟渠、池塘、稻田等水域直接捕捞,或从市场购买。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放抱卵虾40\~60公斤,或幼虾80\~120公斤,按此标准,每667平方米成虾产量可达400\~600公斤。抱卵亲虾宜在4月份投放。
放养前,先用少量池水缓慢地加入运苗容器中,直至容器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轻轻倒入池水中。放养宜在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每亩放养2厘米长的幼虾6000\~8000尾或3\~5厘米长的幼虾4000\~600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避免因大虾欺小虾而导致的小虾死亡。放养密度可控制在2000\~3000尾/亩,规格小的虾苗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
淡水小龙虾为杂食性,喜食植物性饲料,但动物性饲料也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在投喂时,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鱼饵、饲料颗粒、新鲜水草、水花生、空心菜、麸皮、米糠等,有条件的投放一些动物性饲料,如打碎的螺蛳、小杂鱼和动物内脏等。投喂次数和量要根据龙虾的食欲和生长情况进行调节。
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每天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并适当分散,龙虾集中的地方适当多投些,以利其摄食。饵料投放应定点、定时、定量,种类尽量多样化。
淡水小龙虾抗病力强,基本上无什么病害,但仍需定期检查水体中是否有病虫害的存在,若有,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使用一些环境友好的防治手段,如添加一些天然的抗菌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的同时,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钙片等药物以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如体态、食欲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上爬时,则说明缺氧,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当天气恶劣时,要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并注意观察,及时捞除池中剩余饵料及杂物,保持池塘清洁。
养殖期间要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杂物和泥沙,保持水体的清洁。可以使用虾篓或地笼进行捕捞,规格大的上市,小的放回池塘,这样可一直持续上市到10月底。捕捞时要避免对池塘造成过大的扰动,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和栖息。
淡水小龙虾具有体大肥美、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等特点,经济效益显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小龙虾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养殖前景广阔。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保证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以上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介绍,相信有志于从事淡水小龙虾养殖的朋友们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祝愿大家养殖成功,收获满满。
88.41M麦田影院官方版
15.98M野草助手应用商店TV版
7.09M轻音社v1.5.5.0
49.91M仙灵觉醒互通版游戏
94.90MNFC管家app
87.14M囧次元喵
37.21MLHY后室游戏
28.97MNFC读写身份app
76.49M进击的正太
72.89M三国格斗游戏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2